来源:证券日报
“在对外开放方面,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有明确的规划引导和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永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为外商提供更多投资机会,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努力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着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大力提倡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和共赢开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博士王雪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运行轨道的转变或经济转型是有条件的。经济运行条件的改变及其改变程度的大小是决定经济转型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就过程来说,经济转型具有阶段性,突破已有条件和运营轨道或模式并孕育新条件,进入新轨道或新模式的突破点就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2015年,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我国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手段之一,成果显著。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全国非金融领域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3640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423亿美元。
李永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下一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总量与规模的扩张,而是质量的提升。也就是要实现产业形态,技术状态,管理水平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场蜕变。实现这个目标无疑是一个中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完成,对此需要有足够的耐心。